欢迎爱农业百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蔬菜瓜果 > 黄瓜秧苗产生冻害的原因有哪些?

黄瓜秧苗产生冻害的原因有哪些?

时间:2014-07-07   编辑:爱农业百科网    访问次数:    
导读: 黄瓜幼苗受冻害,主要是由于温度降低到超过幼苗能够忍受的界限,冻害往往是育苗失败的主要原因,即使是在秧苗只受到轻微冻害时,虽然外部形态变化不大,但生理机能已明显下降,不仅严重影响秧苗生长,也影响花芽分化和发育,易造成花果脱落或畸形。幼苗会不会
黄瓜幼苗受冻害,主要是由于温度降低到超过幼苗能够忍受的界限,冻害往往是育苗失败的主要原因,即使是在秧苗只受到轻微冻害时,虽然外部形态变化不大,但生理机能已明显下降,不仅严重影响秧苗生长,也影响花芽分化和发育,易造成花果脱落或畸形。幼苗会不会发生冻害,一方面决定低温的程度,另一方面决定于幼苗抗寒性的强弱。

(1)温度过低,引起冻害。当幼苗植株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到黄瓜幼苗细胞间隙内的溶液形成冰晶体时,水分减少,溶液的浓度增高,引起细胞内的水分被夺取,使细胞液内水分外流,同时在细胞间隙结冰。由于冰的体积比水大,所以随着细胞间隙里冰体的不断增大,挤压细胞受机械损伤,损伤细胞内的原生质。同时由于细胞液失水,导致原生质收缩,情况严重的,使原生质丧失生命活力,而产生冻害,引起局部或整体干枯或死亡。

(2)秧苗徒长,抗冻能力弱。溶液开始结冰时的温度称为冰点。水的冰点是0C。在水中溶解其他物质成为溶液后,随着溶液浓度的增髙,冰点降低。幼苗体内含糖量愈多,细胞液浓度愈增高,冰点愈降低,就愈不容易结冰。壮苗的细胞液浓度比徒长苗的高,不易结冰,因而壮苗抗寒力比徒长苗强,徒长苗更易遭受冻害。

(3)温度突然降低,最易发生冻害。在温度缓慢降低的情况下,幼苗体内的淀粉在酶的作用下,转变成糖。由于糖溶解在水中,可提高细胞液的浓度,因此幼苗的抗寒力逐渐增强。如果气候突然变化,温度骤然降低很多,由于幼苗体内所含淀粉来不及大量地转变成糖,幼苗容易受冻害。

(4)低温后突然升温,易造成伤害。因恶劣天气的变化,低温使幼苗的细胞间隙结冰后,如果气温缓慢回升,则解冻也慢,能使细胞内的原生质逐渐吸回细胞间隙解冻融化的水分,而恢复生命活动。如温度骤然升高突然解冻,设施内相对湿度骤然降低,叶面水分的蒸腾量很大.细胞间隙的冰很快融化成水散发掉,造成植株关叶在短时间内发生賽莺,继而弯倒,最后干枯。此外,当幼苗晒太阳时,设施内的气温升高快,而地温升高慢,当幼苗的茎叶大量蒸发水分时它的噯还不能很好地从土壤中吸收水分,造成幼苗迅速干枯。

(5)“湿冷比-干冷”更易使幼苗发生冻害。“湿冷”,是指阴雨多、温度飫的气候;“干冷”是指晴朗而温度低的气候。在阴雨多时阳光弱,幼苗的光合作用差,制造的淀粉和糖等养分少,所以在“湿冷”情况下,幼苗体内细胞液浓度低,容易受冻害。在“干冷”情况下,阳光强,幼苗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养分多,它的抗寒力强,不易受冻害。

(6)长期不见光抗寒力降低。遇到阴、雨、雪夭,如果为了西床保温,白天也不揭去不透明保温覆盖物,造成苗床整天黑暗,幼苗长期照不到阳光,缺乏养分,抗寒力削弱,秧苗更容易遭受冻害。有的还由于怕幼苗受冻,苗床不敢通风,以致床内温度较高,被呼吸作用消耗掉的养分增多,在黑暗又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幼苗体内养分含量更少,抗寒力更弱。因此,即使是雨、雪、阴冷期间,白天也应揭开不透明覆盖物透光(散射光)和适当通风。

(7)与苗床的湿度、肥料、移苗等有关。湿度过高、氮肥偏多等凡能促进幼苗徒长的因素,都会削弱幼苗的抗寒力,加重冻害程度。此外,移苗后幼苗在缓苗(活棵)前抗性弱,遇到寒流低温,容易受冻害。移苗时浇水、缓苗前苗床覆盖严密,使床内保持较高的湿度和温度,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促进新根的发生,但在新根发生之前遇上低温,幼苗易受冻害。所以,移苗日期应安排在寒流来临前能缓苗(活棵)为宜。也有在缓苗后因浇水、施氮肥过多,以致幼苗生长过快、组织柔嫩,这时遇到低温,也易发生冻害。所以在严寒期间要适当控制肥、水,使幼苗稳长,防止生长过快和过嫩。

此外,幼苗受冻害,还与它是否经受低温锻炼有关,在育苗过程中,经常进行低温锻炼的幼苗,增强了适应低温的能力,不容易受冻害。如用冷床培育的幼苗,比用温室培育的抗寒性强。如果有雪水或玻璃、薄膜上的结冰水漏人苗床内,落到幼苗上,会发生局部嫩尖、叶受冻害。冷风直接吹到植株,也会受冻害。
相关文章
关于爱农业 | 加入爱农业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建议与投诉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 关注爱农业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