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爱农业百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蔬菜瓜果 > 黄瓜栽培如何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和植物疫苗技术?

黄瓜栽培如何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和植物疫苗技术?

时间:2014-07-09   编辑:爱农业百科网    访问次数:    
导读: 秸秆生物反应堆和植物疫苗技术,用于黄瓜栽培,可使冬天20厘米地温升高4〜6℃,气温升高1〜2℃,二氧化碳浓度增加4〜6倍,不使用化肥,减少农药用量85%以上,连用两年可不使用农药;投资成本下降60%〜70%,平均增产50%以上,上市期提前1
秸秆生物反应堆和植物疫苗技术,用于黄瓜栽培,可使冬天20厘米地温升高4〜6℃,气温升高1〜2℃,二氧化碳浓度增加4〜6倍,不使用化肥,减少农药用量85%以上,连用两年可不使用农药;投资成本下降60%〜70%,平均增产50%以上,上市期提前10〜15天,收获期延长30天以上,净收益增长70%〜150%。该技术以秸秆替代化肥,以疫苗替代农药,成本低,收益稳定持续增加,它是黄瓜高产、优质、无公害栽培的重要技术。

该技术目前在山东、辽宁、甘肃、内蒙古、河北省等地北方冬暖式中大棚中,正在作为一项新技术大力推广,应用前景十分看好。但每亩大棚需6000平方米左右的大田秸秆才能满足,且制作比较麻烦。南方应用的报道不多,需加大推广应用力度。现简介如下(以下表述以北方琴弦式大棚为例)。

其应用方式有三种:内置式、外置式和内外结合式。

(1)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和植物疫苗的使用方法

①秸秆和其他物料用量結秆3000〜4000千克/亩,麦麸90〜120千克/亩,饼肥60〜80千克/亩,牛、马、羊等草食动物粪便3〜4立方米/亩,严禁使用鸡、猪、人等非草食动物粪便。

②菌种、疫苗用量菌种用量6〜8千克/亩,疫苗用量3〜4千克/亩。

③反应堆操作时间行下内置式,在黄瓜定植前15〜20天进行;行间内置式,在定植后盖膜前进行。

④菌种、疫苗处理方法使用当天按1千克菌种对掺15千克麦麸、13千克水,三者拌和均匀,堆积4〜5小时后开始使用。如当天使用不完,应摊放于阴暗处,厚度5〜8厘米,第二天继续使用。疫苗1千克对掺20千克麦麸,18千克水,处理方法同上。

⑤定植行下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定植前在小行(种植行)下开沟,沟宽与小行相等,一般60〜80厘米,沟深15〜20厘米,沟长与小行长度相等。起土分放两边,接着填加秸秆,铺匀踏实,厚度30厘米,高出原来地面8〜10厘米,沟两头露出10厘米秸秆茬,以利进氧气。填完秸秆后,按每沟所需菌种量均匀撒在秸秆上,用锨拍振一遍后,把起土回填于秸秆上,土层厚度18〜24厘米为宜,浇水湿透秸秆。2〜3天后,起垄找平,秸秆上土层厚度保持15厘米左右。待定植时按每穴疫苗用量将疫苗撒入穴内,并与土壤掺匀,接着放入黄瓜苗,覆土、浇水、盖膜,最后用14号钢筋在每行两棵之间各打孔两个,孔距10厘米,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接种疫苗的位置加打4〜6个孔。

⑥行间内置秸杆生物反应堆对于已经定植的黄瓜大棚,在大行内起土15〜20厘米,铺放秸秆30厘米厚,两头露出秸秆10厘米,踏实找平,按每行菌种用量,均匀撒接一层菌种,用铁锨拍振一遍,回填所起土壤于秸秆上,盖地膜。然后离开黄瓜苗10厘米,按30厘米一行,20厘米一个用14号钢筋打孔,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行间内置式反应堆只浇小行,往大行反应堆中渗透,以免反应堆吸水过多造成缺气和棚内湿度增大,以后浇水在小行间进行。生长过程中需要浇水时,浇水后若封闭了所打的孔,则需重新打孔。

⑦内置式使用注意事项做好“三足、一露和三不宜”。三足:结轩用量要足;菌种用量要足;第一次浇水要足。一露:内置沟两头秸秆要露出茬头10厘米。三不宜:开沟不宜过深,以15〜20厘米为宜;覆土不宜过厚,以15厘米左右为宜;打孔不宜过晚,应在定植后及时打孔。

(2)外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使用与管理

①秸秆菌种用量60米拥长每次秸杆用量1500千克,菌种用量3千克,黄瓜全生育期内加料3次以上。

②操作时间定植前建好反应堆,定植后开机抽气供应高浓度二氧化碳。

③操作方法在大棚进口的山墙内侧,距山墙60厘米,自北向南挖一个宽1米,深0.8米,长度略短于大棚宽度的沟(贮气池),从沟中间位置向棚内开挖一个低于沟底50厘米见方,向外延伸80厘米的通气道,通气道末端做一个下口直径为50厘米,上口内径为40厘米,高出地面20厘米的圆形交换底座。整个沟体可用单砖砌垒,水泥抹面,打底。然后在贮气池上每隔50厘米横放一根小水泥杆,在杆上纵向每隔20厘米宽拉一道固定铁丝,就可铺放秸杆。每放40〜50厘米厚,均匀撒接一层菌种,连续3〜4层.,最后淋水湿透秸秆,水量以下部贮气池中有一半积水为宜(前3次的液体重新抽到堆上,以后沟内液体要及时使用)。盖膜保湿,农膜覆盖不要过严,下部有10厘米秸秆露出,以便进气促进秸杆分解发酵,并根据反应堆上秸秆分解速度的快慢来调整秸杆露出的位置和高度,促使秸秆均匀分解,保证二氧化碳供应的连续性。

④使用与管理可以概括为“三补”和“三用”。三补:一是补气,秸秆生物反应堆中的功能菌种是一种好气菌,向反应堆中补充氧气是十分必要的。措施是,贮气池两端留气孔,反应堆上打孔,反应堆盖膜不可过严,四周要留出10厘米高,以利于通气;反应堆上料加水当天就要开机抽气,即使阴雨天,也要开机5小时。二是补水,建堆后,头10天内可用贮气(液)池中的水循环向反应堆淋水2〜3次,以后可用井水补充,7〜8天向反应堆补1次水6三是补料,外置反应堆一般使用50〜60天,秸杆消耗在60%,此时应及时补充秸杆和菌种,补秸秆1500千克,菌种3千克,浇水湿透后,用直径10厘米尖头木棍打孔通气,然后盖膜。

三用:一是用气,要坚持开机抽气,苗期每天5〜6小时开机抽气1次;开花期7〜8小时1次;结果期10小时以上应开机抽气1次。不论阴天、晴天都要开机,自上午8时至盖草帘为止。二是用液,按1份浸出液对2〜3份水,喷施叶片和植株,每月进行3〜4次,追施根系结合每次浇水进行冲施。三是用渣,将每次外置反应堆清理出的陈淹,收集起来,作追肥或底肥使用。
相关文章
关于爱农业 | 加入爱农业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建议与投诉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 关注爱农业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