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猝倒病怎么识别和防治?
爱农业百科网 访问次数:
时间:2014-07-09 编辑:
导读:
黄瓜猝倒病俗称卡脖子、小脚瘟,是早春黄瓜苗期主要病害严重时幼苗成片死亡,甚至全部毁种。该病主要在幼苗长出1〜2片真叶期发生,结果期阴雨连绵,果实易发病。 (1)发病症状 ①烂种播种后,种子尚未发芽就受到病菌侵染,造成烂种。 ②烂芽种子刚发芽
黄瓜猝倒病俗称卡脖子、小脚瘟,是早春黄瓜苗期主要病害严重时幼苗成片死亡,甚至全部毁种。该病主要在幼苗长出1〜2片真叶期发生,结果期阴雨连绵,果实易发病。
(1)发病症状
①烂种播种后,种子尚未发芽就受到病菌侵染,造成烂种。
②烂芽种子刚发芽或还未出土之前就遭到病菌侵害而烂芽。
③猝倒幼苗2〜4片叶子时最易感病,在茎基部或中部出现水浸状浅黄绿色斑,后变成黄褐色,病斑绕茎一周后,茎基部缢缩成线状;严重时幼苗成片倒伏;湿度大时,病株附近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
④果实染病有时侵染近地面瓜条,在脐部或从伤口侵入引起绵腐病,初现水浸状斑点,后扩大成黄褐色水浸状斑点,病健部界限明显,最后整个果实腐烂,病瓜外面长出一层白色茂密棉絮状菌丝。
(2)发生规律
由鞭毛菌亚门腐霉属的瓜果腐霉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靠雨水、灌溉水、种子、带菌农家肥、农具等传播蔓延。病菌适宜生长温度为15〜16℃,温度高于30℃受到抑制,适宜发病地温为10℃,低温、高湿、光照不足有利于发病。苗期浇水过大,播种过密,通透性差,光照弱,较长时间阴雨,排水不良,土壤黏重时发病较重。子叶期如遇不良天气,最易受到病菌的侵染,特别是通风不好,阴、雨、雪天不揭草苫,生长纤细,天气转晴时突然揭草苫或放风量过大,猝倒病易发生和蔓延。
(3)防治办法
①加强管理 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背风向阳,土质肥沃无病菌的土地做苗床播前一次灌足底水,出苗后尽量不浇水,必须浇水时选晴天喷洒.不宜大水漫灌。采用营养方、营养钵、无土育苗。保持适宜温湿度,空气温度20〜25℃,土温16〜20℃,增强光照。防止播种过密,幼苗徒长,发现病苗及时连土铲除,提高地温,降低土壤湿度。幼苗出土后,应逐步加强通风换气,降低空气湿度,进行中耕培土。阴、雨、雪天,也要揭草苫,中午前后进行短时间的通风换气排湿。如温度过低影响通风,可采取加温措施,提高温度,再进行通风。不良的天气过后猛晴,设施上的草苫不能全部揭开,并注意通风。
②种子和床土消毒 种子用55T:温水浸泡15分钟后催芽播种。床土选用无病新土,最好进行苗床土壤消毒,每平方米苗床用50%拌种双粉剂7克,或25%甲霜灵粉剂9克加70%代森猛锌长剂1克对细土4〜5千克拌匀。1/3药土塾好,2/3药土盖好,盖土应有1〜2厘米厚。也可用甲醛(福尔马林)消毒床土,即每方米床土用甲醛(福尔马林)30〜50毫升,稀释60〜100倍,弓塑料膜盖严床土,闷4〜5天,耙松放气2周后播种。
③生物防治 苗床整地时,每平方米苗床施入250克“5406”菌,可抑制猝倒病的发生;或250〜300克种子用增产菌5克拌_后再播。个别发生或刚发生时,可喷5%井冈霉素水剂800〜100倍液,结合放风降湿。
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72.2%霜霉威(普力克)水剂600倍液,15%嗯霉灵(土菌消)水剂450倍液,25%甲霜铒(瑞毒铜)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嗯霜灵(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喷洒防治,苗床湿度大时,可用上述药剂对水50〜60倍,拌适量细土或细沙在苗床内均匀撒施。7〜10天防治一次连防2〜3次。
(1)发病症状
①烂种播种后,种子尚未发芽就受到病菌侵染,造成烂种。
②烂芽种子刚发芽或还未出土之前就遭到病菌侵害而烂芽。
③猝倒幼苗2〜4片叶子时最易感病,在茎基部或中部出现水浸状浅黄绿色斑,后变成黄褐色,病斑绕茎一周后,茎基部缢缩成线状;严重时幼苗成片倒伏;湿度大时,病株附近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
④果实染病有时侵染近地面瓜条,在脐部或从伤口侵入引起绵腐病,初现水浸状斑点,后扩大成黄褐色水浸状斑点,病健部界限明显,最后整个果实腐烂,病瓜外面长出一层白色茂密棉絮状菌丝。
(2)发生规律
由鞭毛菌亚门腐霉属的瓜果腐霉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靠雨水、灌溉水、种子、带菌农家肥、农具等传播蔓延。病菌适宜生长温度为15〜16℃,温度高于30℃受到抑制,适宜发病地温为10℃,低温、高湿、光照不足有利于发病。苗期浇水过大,播种过密,通透性差,光照弱,较长时间阴雨,排水不良,土壤黏重时发病较重。子叶期如遇不良天气,最易受到病菌的侵染,特别是通风不好,阴、雨、雪天不揭草苫,生长纤细,天气转晴时突然揭草苫或放风量过大,猝倒病易发生和蔓延。
(3)防治办法
①加强管理 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背风向阳,土质肥沃无病菌的土地做苗床播前一次灌足底水,出苗后尽量不浇水,必须浇水时选晴天喷洒.不宜大水漫灌。采用营养方、营养钵、无土育苗。保持适宜温湿度,空气温度20〜25℃,土温16〜20℃,增强光照。防止播种过密,幼苗徒长,发现病苗及时连土铲除,提高地温,降低土壤湿度。幼苗出土后,应逐步加强通风换气,降低空气湿度,进行中耕培土。阴、雨、雪天,也要揭草苫,中午前后进行短时间的通风换气排湿。如温度过低影响通风,可采取加温措施,提高温度,再进行通风。不良的天气过后猛晴,设施上的草苫不能全部揭开,并注意通风。
②种子和床土消毒 种子用55T:温水浸泡15分钟后催芽播种。床土选用无病新土,最好进行苗床土壤消毒,每平方米苗床用50%拌种双粉剂7克,或25%甲霜灵粉剂9克加70%代森猛锌长剂1克对细土4〜5千克拌匀。1/3药土塾好,2/3药土盖好,盖土应有1〜2厘米厚。也可用甲醛(福尔马林)消毒床土,即每方米床土用甲醛(福尔马林)30〜50毫升,稀释60〜100倍,弓塑料膜盖严床土,闷4〜5天,耙松放气2周后播种。
③生物防治 苗床整地时,每平方米苗床施入250克“5406”菌,可抑制猝倒病的发生;或250〜300克种子用增产菌5克拌_后再播。个别发生或刚发生时,可喷5%井冈霉素水剂800〜100倍液,结合放风降湿。
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72.2%霜霉威(普力克)水剂600倍液,15%嗯霉灵(土菌消)水剂450倍液,25%甲霜铒(瑞毒铜)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嗯霜灵(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喷洒防治,苗床湿度大时,可用上述药剂对水50〜60倍,拌适量细土或细沙在苗床内均匀撒施。7〜10天防治一次连防2〜3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