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爱农业百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蔬菜瓜果 > 如何识别和防治地老虎?

如何识别和防治地老虎?

时间:2014-07-10   编辑:爱农业百科网    访问次数:    
导读: 地老虎又叫地蚕、土蚕等,是多食性害虫,在蔬菜中,以二类、豆类、茄果类、十字花科蔬菜为害最重,小地老虎一般以春季为害最重,有时秋菜亦能受害;黄地老虎则春秋两季均为害较重._大地老虎常与小地老虎混合发生。 (1)为害特点 小地老虎刚孵化的幼虫常
地老虎又叫地蚕、土蚕等,是多食性害虫,在蔬菜中,以二类、豆类、茄果类、十字花科蔬菜为害最重,小地老虎一般以春季为害最重,有时秋菜亦能受害;黄地老虎则春秋两季均为害较重._大地老虎常与小地老虎混合发生。

(1)为害特点

小地老虎刚孵化的幼虫常常群集在幼苗的心叶或叶背上取食,把叶片咬成小缺刻口或呈网孔状,3龄后的幼虫芒幼苗靠近地面的嫩茎咬断,还常拖入洞中,其上部叶片往往露在穴外,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幼虫还可钻入茄子、薄椒、大白菜、甘蓝的果实或叶球里为害,降低产量和品质。黄地老虎食性亦很复杂,为害蔬菜、大田作物、牧草等幼苗。

(2)形态特征(小地老虎)

①成虫体长16〜23毫米,深褐色,前翅由基线、内横线、外横线将翅分为3段,具有显著的肾状斑、环形纹、棒状纹和两个黑色剑状纹;后翅灰色无斑纹。

②卵长0.5毫米,呈半球形,表面具纵横隆纹,初产乳白色,后出现红色斑纹,孵化前深灰色。

③幼虫体长37〜47毫米,体黑褐色,有黑色圆形小粒状突起,背板黄褐色,具两条深褐色纵带。

④蛹长18〜23毫米,赤褐色,有光泽,第四至七腹节背面的刻点比侧面的刻点大,臀刺具短剌1对。

(3)生活习性

每年发生2〜6代,南方以老熟幼虫、蛹或成虫越冬。成虫夜间活动,卵产在杂草上,尤其在贴近地面的叶背或嫩茎上。成虫对黑光灯及糖醋酒有较强趋性,幼虫3龄为害轻,3龄后夜间为害。老熟幼虫有假死性。最适发育温度13〜251,第一代幼虫为害盛期为3〜4月。高滠不利于小地老虎的生长和繁殖,喜潮湿,在低洼、多雨潮湿的地区,在沿河、沿期和低洼内涝、雨水充足及常年灌溉地区,发生量大,为害重。壤土、黏壤土等团粒结构好,保水性强,适合小地老虎发生。

(4)防治方法

①加强管理早春铲除地头、地边、田埂路旁的杂草,并带到田外及时处理或沤肥。春排棄魍,潘灾丄柚命被-从杀主埃翻犁曝晒2〜3天,可杀死大量幼虫和蛹。或进行秋耕冬灌,能破坏黄地老虎越冬场所,减少越冬基数。

②人工捕捉对于受害较重的菜地、田间出现断苗时,可于清晨拨开断苗附近的表土,捕捉高龄幼也。

③糖醋诱杀利用糖醋液诱杀成虫。糖鲼液配比为;搪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90%敌百虫1份*将上述混合液调匀,制成诱剂,将大碗或小盆,先放进少量锯末,冉加入适量诱剂,盖本盖,每天成虫活动期间打开盖,诱余成也,诱俐要随則朴充或更换。也可用泡莱水加适量农药,均有诱杀效果。

④桐叶诱杀地老虎幼虫对泡锏树叶具有趋向性,发现作物受害时,讨取较老的泡桐树叶.用清水浸里后子傍喚故在PR问,每亩80夂120片,第二天一早掀开树叶捉拿幼虫,效果很好;若将泡桐树叶先放入90%晶体敌百虫150倍液中浸透,再放到田间,可将地老虎幼虫直接杀死,药效持续7天左右。

⑤堆草诱捕幼虫超过三龄后,抗药力增强,地面噴药往往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可采用堆草法诱捕印傍晚将灰菜、苜蓿、艾蒿、青蒿等鲜草均匀混合,堆放在田闻.每亩100堆,每堆面积约0.1平方米,第二天清晨翻开草堆據杀幼虫.如此连续5〜10天,即可将大部分幼虫杀死。

⑥毒草诱杀每亩用鲜杂草30〜40千克,先切成2厘米左右的小段,再拌入90%晶体敌百虫50克或2.5%敌百虫粉剂500克。拌匀后于傍晚撒施,均有良好效果。

⑦撒施毒土、毒沙用50%辛硫磷乳油0.5千克加水适量喷拌在125〜175千克细土上;也可用1份20%速灭菊酯乳油努2000份细沙撒施。或用2.5%敌百虫粉,每亩1.5〜2.0千克,择细土10千克左右,撒在心叶里。

⑧毒饵诱杀用90%晶体敌百虫0.5千克,加水3〜4千克丨喷在50千克碾碎炒香的棉籽饼或麦麸上;或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50克,拌棉籽饼5千克(或铡碎的鲜草)撒施。也可在种植菌把新鲜菜叶浸在90%敌百虫晶体400倍液中,时间10分钟,傍费施入诱杀。毒饵或毒草在傍晚撒到幼苗根际附近,每隔一定距离一小堆,每亩用药15〜20千克。

⑨药剂灌根在虫龄较大时,可用下列药液灌根: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或50%辛硫磷1500倍液,或涂植株茎杆防治安全间隔期5〜7天。

⑩化学防治可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氰戊菊酯乳澹2000〜3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等药剂,在昉治适期内地面喷洒,也可用2.5%敌百虫粉每亩1.5〜2.0千克喷粉。
相关文章
关于爱农业 | 加入爱农业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建议与投诉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 关注爱农业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