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和防治苦瓜炭疽病?
爱农业百科网 访问次数:
时间:2014-07-12 编辑:
导读:
苦瓜炭疽病主要发生在中后期,被害部位主要是叶、茎、果实,也为害幼苗。 (1)识别要点 ①幼苗发病子叶边缘出现半椭圆形淡褐色病斑,稍凹陷,司围有黄白晕环,上生黑色小粒点或橙黄色点状胶质物,幼茎近地面产生红褐色长椭圆形凹陷斑,严重时绕茎发展,基
苦瓜炭疽病主要发生在中后期,被害部位主要是叶、茎、果实,也为害幼苗。
(1)识别要点
①幼苗发病子叶边缘出现半椭圆形淡褐色病斑,稍凹陷,司围有黄白晕环,上生黑色小粒点或橙黄色点状胶质物,幼茎近地面产生红褐色长椭圆形凹陷斑,严重时绕茎发展,基部缢缩、变细、倒伏。
②叶片发病一般从根部老叶开始渐向上发病,病斑初呈水渍状圆形淡黄色斑点,后扩大成褐色圆斑,直径0.1〜0.5厘米,外围有一紫色晕圈,有时出现同心轮纹,干燥时易破碎,严重时病斑合成大斑块,叶片干枯死亡,湿度大时,叶面病斑上生出淡灰至红褐色黏稠物。
③茎蔓、叶柄发病病斑椭圆或长圆形,黄褐色,稍凹陷,后变成黑色长菱形,严重时病斑包围主蔓,有时龟裂,部分或全株枯死。
④果实发病发病初期表皮出现暗绿色油状斑点,病斑扩大后呈圆形或椭圆形凹陷,有时有同心轮纹,潮湿时表面有粉红色黏稠物,干燥时病部呈干腐状凹陷,颜色变浅淡,边缘仍较深,四周呈水渍状黄褐色晕环,严重时数个病斑连成不规则凹陷斑块。后期病瓜组织变黑,但不变糟且不易破裂,别于蔓枯病。幼瓜受害后发育不正常,多呈畸形或皱缩腐烂。
(2)发生规律
由半知菌亚门真菌葫芦科刺盘孢浸染引起。以菌丝体或拟菌核在种子上或随病残株在田间越冬,也可在温室或塑料温室旧木料上存活。病菌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水、昆虫、种子、病残体、土壤、架材等传播。
病菌在10〜30℃均可发病,生长适温24℃。适温,空气湿度93%以上,易发生流行。早春塑料棚温度低,湿度高,叶面结有大量水珠,苦瓜吐水或叶面结露,易发病。南方7〜8月,北方8〜9月,低温多雨条件下易发生。地势低洼,土壤黏重,排水不良,连作地,氮肥过多,种植过密,通风不良,病害重。
(3)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实行轮作。采用无病种子,施用酵素菌怄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地膜覆盖栽培,棚室及时通风排湿。绑蔓、采收应在露水落干后进行,减少人为传播。
②种子灭菌 种子可用50%双氧水浸种3小时,然后用清衣冲净后播种。或在播前置于56℃温水中浸泡,自然冷却到室温爸继续浸泡24小时,然后置于30〜32℃下催芽。还可用36%甲基蘧菌灵悬浮剂4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匀秤子后,用塑料薄膜覆盖,闷种24小时后,晾干催芽。
③撒施药土 可选用百菌清或硫菌灵(托布津)或嗯霉灵或多菌灵1份加硫线磷(克线丹)或噻唑膦(福气多)颗粒剂1份,再加干细土50份,充分混匀后,发病时撒施于根部。该病蔓延地区,可做播种后的覆盖土,或在移栽前撒施于幼苗根部周围-省工省药。
④熏烟 棚室栽培,可选用45%百菌清烟剂,10%腐霉,(速克灵)烟剂,30%—熏灵烟剂等烟雾熏,每亩用药250克,10天熏1次,或用5%百菌清粉尘剂于傍晚喷撒,每亩每次用药1千克。
⑤粉尘法 棚室栽培,于傍晚喷撒8%克炭灵粉尘剂,或百菌清粉尘剂,每亩1千克。
⑥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可选用50%硫菌灵(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1液,25%咪鲜胺(施保克)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80%炭癱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农抗120)2:H倍液等喷雾,5〜7天1次,连防2〜3次。如能混入喷施宝或植3素7500倍液,可有药肥兼收之效。注意药剂轮换使用,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1)识别要点
①幼苗发病子叶边缘出现半椭圆形淡褐色病斑,稍凹陷,司围有黄白晕环,上生黑色小粒点或橙黄色点状胶质物,幼茎近地面产生红褐色长椭圆形凹陷斑,严重时绕茎发展,基部缢缩、变细、倒伏。
②叶片发病一般从根部老叶开始渐向上发病,病斑初呈水渍状圆形淡黄色斑点,后扩大成褐色圆斑,直径0.1〜0.5厘米,外围有一紫色晕圈,有时出现同心轮纹,干燥时易破碎,严重时病斑合成大斑块,叶片干枯死亡,湿度大时,叶面病斑上生出淡灰至红褐色黏稠物。
③茎蔓、叶柄发病病斑椭圆或长圆形,黄褐色,稍凹陷,后变成黑色长菱形,严重时病斑包围主蔓,有时龟裂,部分或全株枯死。
④果实发病发病初期表皮出现暗绿色油状斑点,病斑扩大后呈圆形或椭圆形凹陷,有时有同心轮纹,潮湿时表面有粉红色黏稠物,干燥时病部呈干腐状凹陷,颜色变浅淡,边缘仍较深,四周呈水渍状黄褐色晕环,严重时数个病斑连成不规则凹陷斑块。后期病瓜组织变黑,但不变糟且不易破裂,别于蔓枯病。幼瓜受害后发育不正常,多呈畸形或皱缩腐烂。
(2)发生规律
由半知菌亚门真菌葫芦科刺盘孢浸染引起。以菌丝体或拟菌核在种子上或随病残株在田间越冬,也可在温室或塑料温室旧木料上存活。病菌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水、昆虫、种子、病残体、土壤、架材等传播。
病菌在10〜30℃均可发病,生长适温24℃。适温,空气湿度93%以上,易发生流行。早春塑料棚温度低,湿度高,叶面结有大量水珠,苦瓜吐水或叶面结露,易发病。南方7〜8月,北方8〜9月,低温多雨条件下易发生。地势低洼,土壤黏重,排水不良,连作地,氮肥过多,种植过密,通风不良,病害重。
(3)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实行轮作。采用无病种子,施用酵素菌怄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地膜覆盖栽培,棚室及时通风排湿。绑蔓、采收应在露水落干后进行,减少人为传播。
②种子灭菌 种子可用50%双氧水浸种3小时,然后用清衣冲净后播种。或在播前置于56℃温水中浸泡,自然冷却到室温爸继续浸泡24小时,然后置于30〜32℃下催芽。还可用36%甲基蘧菌灵悬浮剂4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匀秤子后,用塑料薄膜覆盖,闷种24小时后,晾干催芽。
③撒施药土 可选用百菌清或硫菌灵(托布津)或嗯霉灵或多菌灵1份加硫线磷(克线丹)或噻唑膦(福气多)颗粒剂1份,再加干细土50份,充分混匀后,发病时撒施于根部。该病蔓延地区,可做播种后的覆盖土,或在移栽前撒施于幼苗根部周围-省工省药。
④熏烟 棚室栽培,可选用45%百菌清烟剂,10%腐霉,(速克灵)烟剂,30%—熏灵烟剂等烟雾熏,每亩用药250克,10天熏1次,或用5%百菌清粉尘剂于傍晚喷撒,每亩每次用药1千克。
⑤粉尘法 棚室栽培,于傍晚喷撒8%克炭灵粉尘剂,或百菌清粉尘剂,每亩1千克。
⑥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可选用50%硫菌灵(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1液,25%咪鲜胺(施保克)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80%炭癱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农抗120)2:H倍液等喷雾,5〜7天1次,连防2〜3次。如能混入喷施宝或植3素7500倍液,可有药肥兼收之效。注意药剂轮换使用,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上一篇:苦瓜裂果是什么原因,怎样防治? 下一篇:怎样制作野趣式插花
相关文章